《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長期攝入可溶性膳食纖維具有潛在的安全風險嗎

2018-11-02 16:33:00 來源: 搜狐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2018年10月18日,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了一篇關于“在腸道菌群失衡的前提下,可溶性膳食纖維的發酵可誘發膽汁淤積性肝癌”的動物試驗研究論文1,引起了科學和產業界、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發人們對食用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膠等可溶性膳食纖維以及添加了此類物質的食品的安全性擔憂,畢竟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在食用這種富含膳食纖維的產品。

為了讓糖尿病患者對補充膳食纖維有一個客觀的認知。我們轉發“熱心腸先生”平臺發布的這篇“針對近期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膠相關熱點研究的立場聲明”。全文分享如下:

注:下文中的我們表示:熱心腸生物技術研究院

針對該研究成果本身,我們認為:

1) 這是一項基于試驗動物模型(小鼠)完成的基礎研究。

2) 該研究發出提示,在腸道菌群處于特定失衡狀態以及只吃精加工食物的前提下,長期攝入菊粉、低聚果糖或果膠等可溶性膳食纖維,具有潛在的安全風險。

3) 該研究有助于人們加深對膳食纖維特性的認知,對制定更合理的推薦食用量和推動膳食纖維的個體化應用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我們認為不能將該小鼠研究簡單推導到人體,理由如下:

4) 在該研究中,核心數據主要來源于缺失了鞭毛蛋白受體TLR5并因此引起腸道菌群嚴重失調2的基因敲除小鼠(T5KO),部分數據雖來自于野生型小鼠,但這些小鼠因與T5KO鼠共飼養或被投喂高脂飼料也產生了明顯的腸道菌群失調。

因此支持該研究結果的重要前提是“腸道菌群失衡”,而腸道菌群正常的試驗小鼠,不管是T5KO小鼠還是野生型小鼠,都未在研究中復現菌群失衡小鼠的情況。

5) 小鼠和人之間原本就存在顯著差異3,小鼠試驗的結果不能輕易推導到人體身上,而解讀從基因敲除和腸道菌群失調的小鼠上取得的結果更需慎重。

6) 除一項在T5KO小鼠中的1/3劑量試驗外,在核心試驗中,長鏈菊粉(聚合度>23,在中國規定為“多聚果糖”4)、低聚果糖(2≤聚合度≤8)和果膠分別占試驗小鼠日常攝入食物總重量的7.5%。

正常情況下,人不可能食用相當于食物總重量7.5%的上述纖維。以長鏈菊粉為例,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所規定的推薦食用量是≤8.4克/天4。

我們認為產業界人士和大眾完全不必對此恐慌,理由還包括:

7) “適度有益,過量有害”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攝入過量蔗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可能引起中毒5或促進腫瘤6-8,攝入過量脂肪或蛋白質可能促進胰腺9或腸道腫瘤10,11。

我們不會也不應該因為精制蔗糖可在小鼠中促進腫瘤12-14,就否定蔗糖在現代食品工業中的價值,甚至要求大眾完全拒絕蔗糖攝入;類似的,面對新研究提示的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膠等精制膳食纖維的潛在安全性問題,我們建議抱以理性和審慎的態度。

8) 新研究是關于營養素的極大劑量安全性研究,并未否定適量攝入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膠等可溶性膳食纖維對促進健康的有效性。

事實上,在大部分關于膳食纖維的研究論文中,人們更關注的是在現代社會中,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所導致的健康問題15-17。

我們對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依然抱有信心,理由如下:

9) 已有為數眾多的人體試驗證據表明,可溶性膳食纖維對特定生理功能有改善益處,包括但不限于菊粉18、低聚果糖19、果膠20均可有效應對便秘,菊粉21-23、低聚果糖24可有效改善代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8月16日,《自然》雜志發布了一項在印度農村地區開展的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的成果,發現采用低聚果糖與植物乳桿菌ATCC-202195株的組合,可有效預防嬰兒敗血癥25,26,這是近年來罕見發表在《自然》雜志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

10) 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膠的發現史已有百年以上27,并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廣泛應用于現代食品工業;在上世紀90年代,歐洲人均攝入菊粉和低聚果糖的水平就已達到接近10克/天,美國人均攝入略低,但也在4-8克/天的水平28;果膠則早已廣泛應用于果醬、果凍、軟糖和酸奶等產品29。

在符合各國規定劑量的添加和直接使用中,除有脹氣、腹脹等輕微副作用27以及可能加劇腸易激綜合征(IBS)30的報道外,鮮有關于菊粉、低聚果糖或果膠對人體有其它明顯副作用的報道。

11) 在對食品安全要求最高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中,菊粉和低聚果糖被廣泛應用。進入21世紀以來,在全世界范圍內,幾乎所有一線品牌的主流產品都有添加菊粉(一般與低聚半乳糖GOS混合添加)或低聚果糖(FOS,一般單獨添加或與GOS混合添加)31,32,安全性和有效性證據充分33-35。

12) 2015年12月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簽署法令,認可每日攝入12克以上平均聚合度≥9(其中單糖比例<10%)的菊粉混合物,有助于增加排便頻次以維持正常的腸道功能36,37;2016年5月和2018年6月,美國FDA先后將果膠、菊粉和低聚果糖列入對人體有潛在益處的膳食纖維清單38,同時發布了相關科學證據綜述39。

歐洲和美國監管機構這些立法或推出指南的行為,必須首先經過嚴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學評價,因而對清單中的膳食纖維的安全性都有很強背書。

我們針對大眾有一些建議:

13) 充分參照中國、美國、歐盟等發布的“居民膳食指南”來合理安排飲食結構,避免腸道菌群失衡。

14) 主要從蔬菜、水果、堅果、粗糧等食物中攝入足夠量的膳食纖維。需要補充可溶性膳食纖維干預者,可選擇適量的膳食纖維補充劑或添加了膳食纖維的食品等進行輔助攝取。

15) 健康成年人每日攝入的膳食纖維總量控制在25-35克40,其中額外補充的可溶性膳食纖維部分,按以下標準攝入:菊粉≤15克4,多聚果糖(長鏈菊粉)≤8.4克4。

關于低聚果糖、果膠,暫無中國監管或指南機構的明確建議,我們參考上述被提及的文獻19,20,24中的使用量,建議每日攝入≤10-15克。

16) 如需長期攝入膳食纖維補充劑,建議尋求經驗豐富的專業營養師或醫師指導,并考慮定期輪換不同的品種。

17) 謹記所有營養素均符合“適量有益,過猶不及”這條原則,不足可補充,超標應減量。

關于媒體解讀和傳播營養素相關前沿研究,我們有以下建議:

18) 媒體應自覺堅守傳媒倫理規范,包括真實性原則、最小傷害原則、善意原則和良知原則。注意提升傳媒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并傳播正確向善的價值取向。對“科普”行為的社會后果應有自覺和自省意識,對不客觀不恰當“科普”帶來的負面后果應負責任。

19) 審慎解讀動物試驗研究結果,動物試驗結果可以提示風險,但不能過度解讀特別是不能直接簡單推導到人身上。文章不應過于標題黨,標題和正文都應醒目標注動物模型名稱,并提醒讀者“相關研究僅是動物試驗結果”。

20) 商業不是科學的敵人,忽悠、偽科學和反科學才是,不能濫用媒體話語權,先入為主地認為所有基于已有科學研究證據而推動的商業化(尤其是食品、保健品領域的商業化)都是騙人的,必須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提供高等級證據。

21) 不恰當、不準確、不充分循證的“科普”傳播造成的恐慌,可能會讓普通大眾放棄原本可獲益的營養素補充,可能傷害一些有堅守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并對一些行業造成不可逆損傷。

因此,科普文章行文應做足功課,充分閱讀研究文獻原文及其他相關文獻后再做判斷,避免內容失真;尤其要避免為吸引眼球、增加粉絲而做“標題黨”。

針對相關產品、品牌和企業,我們有以下建議:

22) 重視和正視動物試驗研究帶來的安全性風險提示,避免超過監管或指南機構的推薦攝入量向消費者或患者推廣產品,避免“絕對無風險論”,避免無差別地向低齡幼兒、孕婦或重癥病人推薦產品。

23) 消費者和患者越來越高知化,而在移動互聯網極其發達的當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便捷。企業應更加敬畏科學,緊密跟蹤科學研究新進展,對外宣傳和推廣所用材料應基于充分的文獻調研工作,對新研究的解讀和批評都應做到有理有據。

24) 充分重視開展原創性科學研究的戰略意義,特別是在充分公開商業利益沖突的基礎上,依照倫理和科學研究規范,開展能幫助企業積累自身產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證據并有利于獲取自有話語權的研究。

比如,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膠相關企業,可迅速開展符合監管或指南機構推薦劑量水平的健康動物和人體試驗,跟蹤試驗期間的肝功能指標的變化,以直接有效地回應行業和大眾的重大關切。

25) 發起或參與關于膳食纖維的個體化應用研究,了解不同人、不同菌群結構對膳食纖維補充的不同需求,并開發相應的產品或解決方案。

商業利益聲明

熱心腸研究院全稱為北京熱心腸生物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盈利型的商業化機構。部分經營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膠的企業曾通過會議贊助、品牌推廣費、講課費等方式向我們支付費用。我們努力以獨立和客觀的態度做出以上立場聲明,但商業利益沖突真實存在。我們會密切跟蹤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吸收讀者的中肯意見和建議,不斷以開放、透明的方式更新和優化本聲明。

致謝

感謝張發明教授、馬永慧教授、鄒愛標先生、余永平先生以及多位不具名專業人士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請點擊上圖或訪問 https://www.mr-gut.cn/s/imp/20181029_PS.pdf 獲取參考文獻列表。

(全文結束)

主筆:熱心腸先生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mytravellingguide.com 2012-2018

京ICP備09075303號-1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1號樓10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值班電話:18600563206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