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機制構建安全鏈條 瑞安綜合排名第一成功創成省級食品安全市
記者從瑞安市監局獲悉,經過綜合評審及公示,該市以總分107.15分、在全省44個創建縣市區中位居第一的成績,成功創成省級食品安全市。
溫州網訊 全方位品質提升、全鏈條推動開放、全社會共治共享,瑞安在打造“省級食安之城”中亮點頻現,不斷延伸食品安全畫卷。昨天,記者從瑞安市監局獲悉,經過綜合評審及公示,該市以總分107.15分、在全省44個創建縣市區中位居第一的成績,成功創成省級食品安全市。瑞安正用“食安瑞安”這張城市靚麗新名片贏得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和獲得感。
創新機制
構建安全鏈條
自2016年啟動省級食品安全市創建工作以來,瑞安市連續三年將食品安全工作列為民生實事“一號工程”,在食品安全領域投入財政資金3個億,全面落實食品溯源、食品抽檢等舉措,有效構建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全鏈條安全閉環,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保障水平及群眾滿意度均得到大幅度提升,連續5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居溫州市第一。
今年9月份,省食安市創建考評組經過嚴格檢查,對瑞安市創建工作給出了“溫州市食品安全市創建工作居全省前列,瑞安市食品安全市創建工作居全省及溫州前列”的高度評價。
據了解,該市率全省之先成立鎮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23個鎮街均成立食安委、食安辦,實現基層食安辦、食品安全監管機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機構“三網合一”。
在創建中,瑞安市逐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與生產經營單位簽訂責任書,實現食品生產企業主體責任自查報告、監管部門核查均達100%,推動食品安全“產出來”。行業協會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對會員單位加強普法宣傳,助推品牌建設,開展技術幫扶。深化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
嚴字當頭
筑造堅實防線
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農產品產地、檢驗檢疫等所有信息一目了然。目前,全市70家示范性規模生產主體全部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二維碼追溯,可追溯率90%以上。這不僅讓市民吃得放心,更讓農民賣得有底氣。
食品安全,源頭把控是第一關。除了建立從“田頭到餐桌”二維碼可追溯體系外,瑞安市規上食品生產企業已建成生產車間、化驗室“雙開放”系統。“現在市民不用親自到食品生產企業現場,通過‘瑞安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實時查看食品生產加工全過程。”瑞安市監局市場合同科科長劉海峰介紹。
據了解,瑞安市落實農貿市場經營戶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指導餐飲單位開展自查自評,對餐飲單位開展量化分級評定,對網絡訂餐開展凈網行動,餐廚廢棄物處置中心投運,補齊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短板。
一條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全鏈條防線正在筑起。瑞安市強化監督抽檢等問題食品發現機制,每年快速檢測超過11萬批次,去年完成監督抽檢6477批次,達到4.5批次/千人口/年;對監督抽檢不合格單位100%立案查處。創建以來,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行政立案超過900起,公安部門累計刑事立案80起。
創建成果
綜合提升效能
堅持打造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食品安全體系,該市建立食安市創建聯席會議制度,對涉及多個部門、多個領域交叉的創建內容,由創建辦牽頭、多部門協同推進。如市監局、環保局、教育局在大中型餐飲單位和校園食堂安裝油水分離裝置732套,安裝率達75.3%,市監、海洋漁業、農林等部門聯合開展畜禽水產“兩禁一超”專項整治,查處3起畜禽養殖非法添加藥物行為。
為打造食品生產消費數字化、陽光化監管體系,該市525家餐飲單位加入監管、企業、公眾“三端”可視化APP系統,全部規上食品生產企業實現生產車間、化驗室在線監管“雙開放”,監管部門和廣大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實時察看食品生產、加工全過程。組建由65名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消費者代表組成的食品安全市民監督團,每月對農貿市場開展監督打分,作為管理運營方獎懲的重要依據。此外,還發揮消費者舉報監督作用,落實舉報投訴獎勵辦法,已發放舉報獎勵獎金47391元。
堅持打造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食品安全體系,“我們投入1.2億元改造提升農貿市場50家次,創成省級放心農貿市場14家,實現星級農貿市場全覆蓋。”瑞安市監局市場合同科科長劉海峰介紹,該局還設立專項獎補經費,建立“家宴廚師”檔案,高標準、嚴要求建成20家農村家宴放心廚房,既提高群眾用餐安全系數,又降低設宴費用支出。在各項資源的強力保障下,瑞安市食品安全重點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監管效能不斷提高。
今年瑞安市食品安全滿意度達到85.6%,比創建前的2015年提高13個百分點。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記者:鮑南南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