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食品安全工作連續4年在全省綜合考核名列第一
2017年以來,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扎實做好食品安全工作。2017年,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到98.75%,沒有發生等級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群眾滿意度達到87.15%的歷史最高水平,比2016年提升9.57個百分點。我市食品安全工作連續4年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名列第一。2018年上半年,西海岸新區、城陽、即墨、膠州、平度、萊西6個區市成功創建為省級食品安全市(區),上合峰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任務圓滿完成,多個單位和個人榮獲表彰獎勵。昨天,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了關于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并對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詢問。
建設“契約自律”下的“嚴格市場”
2017年6月,我市成功創建為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目前,全市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總數達到4001人,萬人口監管人員達到4.35人,超過萬人口3.5人的創城標準。其中,136個基層食藥所,每所配備5名以上公務員編制監管人員;93個涉農鎮(辦)農產品監管中心,每個中心派駐4名以上專職監管員。全市食品安全經費投入達到9億元,食藥所平均面積387平方米,執法車輛配備達到每3-4名執法人員1輛的標準。
島城以市政府名義出臺了食品安全治理措施“30條”,綜合運用行政合同、行政指導等現代行政法治手段,探索打造具有青島特色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創新建設“契約自律”下的“嚴格市場”。在全國率先運用協議機制,對全市市場開辦者收取保證金1609萬元,清退142家不合格供貨商,較好解決了部分市場開辦者只管收錢不管食品安全的問題,市場農產品合格率從92%上升至98%。
食品安全列入重點信息公開領域
我市在全國率先通過設置參觀走廊、安裝攝像頭、連接互聯網等多種方式,突出解決部分企業、業戶暗箱生產經營不合格食品問題。目前,已對1702家食品生產企業、107家中型以上商場超市、15998家飯店食堂實施了“食安亮化”工程,亮化單位抽檢合格率接近100%。全市建立了監管、偵查、檢察、審判“四位一體”的案件查辦機制。2017年以來,全市共查處食品行政違法案件6108起,入庫罰沒款6560萬元,在全省遙遙領先。公安機關偵辦食品安全刑事案件35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13人。將抽檢作為重要的問題發現手段,2017年全市完成食品定性定量檢測8.99萬批次,遠超6萬批次的國際標準,對發現的問題全部進行了處置。
島城將食品安全列入全市重點信息公開領域,納入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對行政處罰、監督抽檢、“黑名單”等信息實施批批公開,近兩年共發布相關信息22.31萬條,努力做到讓違法者“一處失信、處處難行”。在全國率先開展“問計于民”調查活動,并通過行風在線、民生在線、網絡問政、懇談會商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群眾對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建議,群眾關心的米、面、肉、兒童食品等作為重點品種,學校食堂、農貿市場、小飯店等作為重點場所,安排現場抽檢和監督檢查,近三年“十大食品”抽檢合格率均達96%以上。
/
調研
/
征集市民意見初審專項報告
為做好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市政府關于《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并進行專題詢問的準備工作,今年9月份以來,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對我市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調研。9月21日通過青島日報、青島早報、青島人大網站及公眾號等發布公告,廣泛征求社會關于食品安全專題詢問的問題及工作建議。9月27日委員會首先聽取了市食安辦關于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召開了市食藥局、農委、衛計委、海洋漁業局、公安局等部門參加的座談會,分別聽取了各部門監管職責范圍內的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匯報;10月11日,到李滄區進行調研,實地察看了華中蔬菜批發市場,隨機抽查了兩家酒店的食品安全情況,10月13日,到膠州市進行調研,實地察看了洋河鎮果蔬專業合作社、三里河辦事處農貿市場、小學的食品安全工作。調研期間,先后7次與市食藥局、農委、海洋漁業局等赴區、市抽檢50批次,拍攝專題詢問工作專題片;工作室的工作人員還到多家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型超市等隨機采集購買蔬菜、水果及肉食樣品100批次進行送檢,深入了解我市食品質量安全總體情況。此外,還委托各區、市人大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
委員會對調研情況進行了匯總、分析,在此基礎上召開專門委員會會議對市政府的專項報告進行了初步審查。委員會認為,近年來,我市各有關職能部門認真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全市食品安全監管水平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整體形勢穩定向好。2017年,全市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到98.3%,群眾滿意度達到87.15%,均處于歷史最高水平,成功創建為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委員會同時指出,今后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市的食品安全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
問題
/
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有待增強
經過調研,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對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委員會認為,部分市民對食品安全的認識依然停留在是否干凈衛生等層面,對食品內在質量關注不夠,保護“舌尖”安全和依法維權意識不強;部分生產經營者法治意識、誠信觀念淡薄,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和食品數量、外觀,無視甚至犧牲食品內在品質和質量;目前全市食品產業規模擴張快,但產業素質整體不高,企業主體責任意識較弱,市場狀況欠佳。
食品源頭風險依然突出,農產品和畜禽有害殘留超標的問題和違禁使用高毒劇毒農藥和過量使用化肥、抗生素等問題仍然存在;長年暖棚種植薄膜污染、土壤污染導致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超標等問題日益凸顯;近海水產品養殖存在違規使用禁用藥物的問題;輸入性農產品安全風險控制難度相對較大;種植業散戶的有效監管還沒有全面覆蓋,存在較大的風險漏洞;新技術、新原料、新品種層出不窮,潛在風險不斷增加。
部分領域食品安全問題仍然多發
目前,全市食品生產、加工、運輸等環節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現象較為普遍;我市僅備案登記的小攤販、小作坊、小餐飲就有2.8萬余家,再加上因季節變化、換手等未備案登記的,規范提升的問題依然突出;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醫院食堂等集中用餐場所食品安全隱患較多;學校周邊“小飯桌”“五毛零食”的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農村、城鄉接合部“三無”食品、不合格食品相對較多,食品安全整體形勢相對較差;網購食品、外賣送餐等監管覆蓋不夠全面,措施不夠有力。
此外,全市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亟需健全。食品安全監管技術水平難以滿足食品安全形勢發展的需要,目前一些快檢設備檢出值不夠準確,有的基層監管機構甚至缺少快檢設備;監管機構抽檢時問題導向意識和問題檢出率有待提高,第三方檢測平臺抽檢公正性和數據真實性有待加強;相關部門在監管執法中銜接不夠,在聯合執法、信息共享等方面還不夠順暢;基層監管專業化水平不高,監管能力有待提升;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某些法律適用問題不夠明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監管。
/
建議
/
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的高壓態勢
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對《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形成了初審意見。委員會建議,加大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加大對生產加工經營者的教育培訓力度,暢通食品安全監督舉報渠道,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食品安全的高壓態勢。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切實加強農產品的源頭監管,對農產品特別是輸入性農產品要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爭取檢測關口前移,并切實做到檢測到位,最大限度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同時,以創建“美麗鄉村”“齊魯樣板”等活動為契機,進一步發揮我市農村合作社的作用,把大量散戶集中起來納入可監管體系,推動農產品生產的集約化和規?;?。
加大執法力度,按照條例要求加強對“三小”的監管;進一步加強學校周邊“小飯桌”的監管,嚴查售賣“五毛”零食的小商店,立足我市實際研究制訂地方性法規或規章,明確和規范監管盲區;把農村和城鄉結合部作為監管重點,嚴防“三無”食品和不合格食品流入;探索對網購食品、外賣加強監管的途徑和措施,爭取實現監管全覆蓋,堅決查處外賣黑窩點;加大對集中消毒餐具單位的監管力度,不合格的餐具集中消毒企業要強制退出市場。
委員會建議,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執法隊伍建設,重點充實強化基層一線執法力量,提高專業化水平,做到嚴格執法;加大靶向抽檢力度,規范第三方檢測服務,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問題增加抽檢頻次,提高問題發現率;加大食品安全經費保障力度,配齊配強執法人員、根據實際需要增添或更新快檢設備,盡快提高全市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和水平;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線;建立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的快速通暢平臺,提升全市的監管工作合力。
本版撰稿首席記者于順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