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從前“白胖”為美如今都忙著減肥 市民養生理念和方式發生巨變

2018-10-29 16:26:09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日前,青島市老齡辦公布數據,截至目前全市申領百歲補貼人數為1046人,其中女性830人、男性216人,年齡最大的是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巡寨村114歲的劉珍花。據分析,居民平均壽命延長,與生活條件改善、醫療水平提高、健康養生理念轉變等因素息息相關。

健康長壽是人類永恒不變的話題,那么,改革開放40年來島城市民的生活方式和養生理念有哪些變化?如何建立正確健康的養生理念呢?近日,半島記者采訪了島城文史專家魯海和青島市飲食文化研究會有關專家了解到,改革開放40年尤其近十多年來,市民從單一的追求吃飽到注重營養成分,再到今天的營養均衡、搭配以及追求物質和精神雙方面養生,市民的健康養生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前“白胖”為美

如今都忙著減肥

“改革開放40年,市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變化太大了!”文史專家魯海說到這個話題,感慨萬千。

“那個時代很多東西包括糧食都是定量供應,我那時在圖書館工作,一個月是28斤糧食。”魯海對記者說,那個年代很多人都填不飽肚子,只要吃飽就行,哪還能想到養生。

“現在時代變了,市民養生觀念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有的觀念可以說是天壤之別。”魯海說,以前一斤糧票可以買一斤面,也可以買五斤地瓜,很多人為了填飽肚子,放棄買面去買地瓜吃。“誰要是被夸白白胖胖就很高興,說明吃得飽啊,生活好啊?,F在正相反了,瘦身、減肥當道,無論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忙著減肥,審美觀也不同了。”魯海頗有感觸地說。

今年已經87歲高齡的魯海也有著自己的一套養生秘訣,除了規律生活、飲食清淡,他還堅持每天寫點東西,“上周我剛和出版社又簽了約,準備寫新書。”魯海笑呵呵地說,要多活動,多用腦,筆耕不輟,這樣才能增強記憶,防止老年癡呆。

買不到的限量品

擺上了百姓餐桌

魯海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前,人們購買糧食、副食品都要去專門的國營糧店、肉店、副食品店等,“很多東西都是限量的,過年可以買3瓶青島啤酒,老酒則要醫院開證明才能買到兩瓶,普通人根本買不到。”

即墨妙府老酒總經理于淵超對記者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酒是產婦坐月子必喝的,因為老酒舒筋活血、排毒排濕,對產婦的身體恢復大有裨益,但因為限量,所以能喝到的人不多。如今老酒已經進入千家萬戶,不僅僅是產婦喝,中老年人喝,年輕人也很重視養生,開始喝老酒。

“黃酒雖好,但要學會喝,才能對身體健康更有效。”于淵超提醒說,“喝老酒要注意不要加姜,姜在民間素有‘早上吃姜賽參湯,晚上吃姜賽砒霜’的說法,老酒本身就是溫性的,所以沒必要加姜。其次,喝老酒不要燒開,冬天喝老酒稍微溫一下就好,和體內的溫度相契合,夏天喝的話常溫就行,燒開則會破壞老酒的營養價值和口感。”

老酒大眾化了,海參也走入尋常百姓家。海參一度因為價格高,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費不起,所以民間就有“有錢的吃海參,沒錢的搓腳心”的俗語。而如今,海參已成為常見的滋補品。“以前哪買得起海參,每年秋冬進補的時候,只給老人買點盡盡孝心?,F在,我們全家人都吃海參,大人和孩子每天早上都吃上一個。”家住延吉路的馬女士說。

養生方式多樣化

養生群體全民化

除了海參、老酒這些養生的食材,市民餐桌上的普通飯菜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改革開放之初,餐桌上一年到頭以吃粗糧為主,細糧一般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隨著時代發展,粗糧食品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細糧成為餐桌上的主角。“現在又變了。”魯海笑著說,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養生,追求原生態,曾經被拋棄的粗糧,成了被追捧的“養生”菜,玉米、地瓜、窩窩頭重新成為飯桌上的寵兒。

記者從青島市飲食文化研究會了解到,近些年來,尤其是2008北京奧運會之后,市民的養生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食材方面,以前主要是吃飽,然后考慮營養成分?,F在在考慮營養成分的同時,市民的飲食結構更加豐富,更注重均衡和搭配。”青島市飲食文化研究會會長王錫芬告訴記者。

“一說起養生,以前的老觀念就是煲個湯,吃吃喝喝,甚至有些人會用一些偏方來補身體。”王錫芬說,現在市民的健康養生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養生知識的普及,養生觀念比以前更科學、更全面不再盲從,養生的群體也從以前的以老年人為主,變成了全民養生,包括中年人、年輕人,甚至大學生都開始注重健康、養生。養生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不僅僅是飲食方面,還包括健身提高身體素質、精神方面的追求等等。”

“為了應對新的形勢,我們研究會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引導市民建立健康的養生理念,包括對餐飲機構進行指導、餐飲企業負責人進行各種培訓等等。”王錫芬告訴記者。

據介紹,雖然市民的健康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吸煙、過量飲酒、“三高”飲食(高油、高鹽、高糖)、運動少、久坐、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仍是影響市民健康的殺手,也是造成慢性病和癌癥高發的主要原因,市民仍需要自我約束,建立更合理的健康觀念和養生方式。

下班后首選放松方式

很多人選擇健身

“我不在健身房,就是在去健身房的路上。”這個簽名反映了如今市民健身的火熱程度。據了解,青島市大小健身俱樂部達到四五百家,英貝力健身連鎖董事長孫永生告訴記者,在自己一家連鎖店方圓三公里內,就有近10家知名品牌的健身場所,密集程度可見一斑,健身成為很多人下班后的首選放松方式。

孫永生說,他做健身行業已經近10年了,深感這些年市民健身意識在不斷提升:“以前走進健身房的大都是年輕人,年齡段大都在18歲到40歲之間,老年人幾乎沒有?,F在,中老年人比例越來越大,40歲以上的占一半以上,包括很多六十多歲甚至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他們已經把健身、鍛煉當成了一種習慣。”

家住嶗山區的趙雷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健身養生達人,他已經60多歲即將退休,但身材挺直、頭發烏黑的他看起來只有40多歲。“我坐公交車打老年卡,經常被司機和乘客質疑。”趙雷笑著說。

趙雷告訴記者,以前他對養生、鍛煉的觀念也很淡薄,大約10年前,由于工作壓力大,他血壓一度很高,經常感到頭暈,這才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開始鍛煉身體,這一堅持就是10年。趙雷堅持每天游泳,而且不熬夜、不做低頭族,“現在我體質非常好,很少感冒、生病,沒有白頭發,而且眼睛不花。”

“現在大家的健康意識也增強了,很多人也開始鍛煉,但是有些人自律性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效果甚微。”趙雷說,鍛煉的核心是堅持,哪怕每天半小時,一定要堅持。“我當初在藏區旅游時都堅持做運動操,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還每天堅持做60個俯臥撐。”除此之外,他認為心態也很重要,一定要保持樂觀平和。而最讓趙雷引以為豪的是他在南極圈跳水的經歷,并獲得了證書。今年年初,他啟程去南極旅行,船上一共198人,下海游泳的僅有二十幾人,包括探險隊員、船員等,趙雷是為數不多的游客之一,“當時水溫是-4℃,沒有很棒的體質根本不敢游,一下水就凍僵了。”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mytravellingguide.com 2012-2018

京ICP備09075303號-1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1號樓10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值班電話:18600563206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