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食品安全再次觸動消費者神經 究竟如何衡量醬油是否達標

2018-10-26 10:33:00 來源: 科技日報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的醬油,近日被曝存在關鍵指標不達標、甚至產品不能稱之為醬油等問題。食品安全再一次觸動了消費者敏感的神經。

這份來自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的報告發布后不久,中國調味品行業協會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硬的聲明,指責“此信息發布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報道中存在嘩眾取寵、“標題黨”等行為。

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涉事企業海天為自己“喊冤”。該公司被點名批評,是因為在計算相關指標時采用了不同方法,導致標識值與檢測值不同。海天認為,按照檢測方的計算方法,自家產品營養成分比標識的要高,卻與不合格、不達標捆綁在一起,無疑會損害企業聲譽。據了解,衡量醬油是否達標、合格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態氮含量,含量越高,醬油越鮮;反之是老百姓心目中理解的不合格產品。

雖然標簽標識出錯,不代表在食品安全方面不合格、產品不達標,但這依然值得企業關注、改進,因為食品安全不應該有任何模糊地帶。

長期以來,類似的模糊地帶一直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以醬油行業為例,釀造醬油與配置醬油之爭幾乎持續了幾十年。之前,國家標注并沒有規定究竟怎樣才算醬油,于是,消費者不得不自行學習知識,來辨別何為釀造醬油、何為配置醬油。

不過,據最新修訂、今年12月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醬油》(GB 2717-2018)規定,從今年12月開始,配置醬油被剝奪了醬油身份,只能以復合調味料的名稱出現。醬油的定義這才回到傳統意義上的釀造醬油。

不僅是醬油行業,其他食品安全領域也存在大量類似的問題。如前些時候引發大討論的三文魚和虹鱒魚之爭,同樣是因為定義不明,才引起了大量的爭議、討論,讓市場上存在了模糊地帶。模糊地帶的存在,不但增加消費者的負擔,增添了學習成本,同時容易觸動消費者心中緊繃的那根弦。

模糊地帶的存在,或因為歷史遺留原因,或是因為廠家故意玩文字游戲,歸根結底都受利益的驅動、支配。想要消滅食品安全中的模糊地帶,就必須利用好科學與法律這兩只手。

科學這只手,講求真理越辯越明。以科學知識為武器,分是非、辯黑白,替消費者標記好食品安全上存在的陷阱;法律這只手,發揮的是監管的力量,制定執行性強的法律法規,讓肆意妄為、無視公眾食品安全的企業付出代價。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mytravellingguide.com 2012-2018

京ICP備09075303號-1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1號樓10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值班電話:18600563206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