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和食物之間有什么聯系 沒有營養早餐我們不會去任何地方
“把這個吃了,你會覺得好一點。”
我們很多人都聽過或者提出過這樣的建議,因為大多數人對情緒和食物之間的聯系有過直接體驗。
當我的兒子還在蹣跚學步時,他的情緒與他胃中的食物有明顯的直接關系。我和丈夫很快意識到,及時喂他一根燕麥棒或多或少可以確保他不發脾氣。
沒有營養早餐我們不會去任何地方。
營養精神病學這一新興領域的新證據正在幫助理解這些軼事經驗,并可能在重要方面拓展精神病學研究、理論和實踐的視野。
自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究營養和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大腦功能的關系,從事補充和替代醫學工作的營養學家早就認識到了這一聯系。
但這一領域的研究最近在精神病學領域獲得了新的進展。在過去的五年里,大量的觀察研究——以及干預和動物研究——證實了飲食內容在世界各地不同人群中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醫學人類學家,我研究的是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之間的相互作用。我觀察到心理上的問題常常與身體狀態有密切聯系。
營養精神病學研究的新發現表明,我們的情緒狀態可能與我們所吃的食物的內容密切相關,這為精神和身體之間的聯系提供了額外的證據。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食用用硝酸鹽腌制的肉類(如熱狗和意大利香腸)可能會導致躁狂發作。雖然其他因素也會影響臨床狂躁程度,但這項研究表明,吃了大量此類肉類的人可能會經歷重要的心理和行為作用。
其他研究表明,多吃水果、蔬菜、蛋白質和有益脂肪有助于預防甚至治愈抑郁癥。相反,攝入過多飽和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加工食品會增加患抑郁癥的風險。
也許這些發現中最有可能改變的是飲食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的證據,包括患抑郁和焦慮的風險,以及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研究表明飲食質量與兒童多動癥之間存在聯系。也有證據表明缺乏某些營養素可能會導致這種紊亂。因此,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持糖引起多動癥這一流行觀點,但過量食用加工食品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包括精制糖)實際上確實會增加患多動癥的風險。
從原則上講,關于飲食與多動癥之間聯系的發現,可能會將更多的非藥物干預納入多動癥等其他障礙的治療中,讓父母有辦法幫助規范孩子臨床外的情緒健康和行為。
這可能代表著精神病學的一個重要新方向,近年來精神病學正朝著一個日益簡化的方向發展,幾乎完全專注于神經生物學原因和用藥物治療精神障礙。
因此,美國的精神藥物消耗率達到了歷史新高。在兒童中使用精神活性藥物的比例也驚人地高,這些兒童被規定服用這些藥物來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服用治療多動癥的興奮劑。美國多達4.5%的兒童被開過興奮劑,使得這種行為已經成為常態。
可以肯定的是,營養精神病學到目前為止也傾向于尋求生物學解釋。但是涉及到的和考慮到的途徑是多種多樣和復雜的,包括免疫功能和微生物-腸道-大腦通路等因素。
因為食物本質上是社會和文化的一部分,是人們生活環境的一部分,而不是人們的內在構造。營養精神病學也必須與社會和文化因素相結合來進行研究,才能使所發現的具有價值,并為后續治療和干預制定建議。
盡管這一領域仍在不斷完善,但它在幫助解釋貧困與抑郁癥甚至精神分裂癥等心理健康問題之間的聯系方面的潛力令人興奮。
所以貧窮和底層工作會破壞心理健康很可能是由于營養問題。
這類研究的一個重要風險是,研究結果并非能讓父母自行找出解決孩子問題的方法,而可能會給需要管理孩子的家庭帶來額外的負擔,讓他們為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承擔責任。
到目前為止,這種指責也不適用于我們社會中最脆弱的人群——對他們來說,良好的營養不是他們能選擇的,多重匯集的風險因素才是導致他們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隨著科學的發展,研究需要政治行動作為推動力,來要求政府支持營養教育基金和像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SNAP)類似的計劃.這個項目如果不在2019年的聯邦預算內,那么很多家庭將會得不到健康的食物。
通過正確的研究和倡導,相信我們可以利用食物的力量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