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 全程全鏈條監管取得成效
大連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成果之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一座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源泉,考量著城市管理的水平,更體現了城市管理者對市民的誠信。
3年創建,1000余天,從源頭到餐桌,從上億規模的食品生產企業到街邊的零食鋪子,從百姓幸福到城市文明,大連的“舌尖安全”經歷了一場“大變革”。共創,共治,共享。大連市民成為第一受益者,城市文明與城市幸福感在創食安城的征程中不斷提升……
本報記者張麗霞
自2015年我市被列為國家食品安全創建試點城市以來,我市確定了“第一年全面鋪開,第二年鞏固提高,第三年拾遺補缺”的總體安排,實施了具有大連特色的食品安全“雙十工程”,不斷構建和完善食品安全追溯、檢驗檢測、監督管理“三個體系”,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攻堅克難,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果。
2016年7月,在國務院食安辦組織的第二批創建試點城市中期評估中,我市綜合得分位列第三;
2017年5月份,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我市召開,相關領導對我市創建工作給予高度評價;6月份,我市參加全國“雙安雙創”成果展,集中展示了“中央廚房進校園”等創建成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公共服務藍皮書:中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評價(2017版)》中,我市食品安全滿意度位列38個主要城市第五名,較上年度大幅上升。
2018年7月至8月,市政府食安辦委托第三方評價機構,開展我市創建工作“回頭看”和群眾滿意度調查。經評估,全市總體指標扣除合理化空項后得分率為91.15%(前期公示自評得分率為90.66%,增加了0.48個百分點),鼓勵項得分8.9分(前期公示自評得5.9分,增加3分),最終得分為100.05分;公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為72.67%,創建知曉率達到75.98%、支持率達到94.30%,均達到國家創建標準。
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全面落實“黨政同責”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了《大連市關于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意見》。譚作鈞書記多次對食品安全工作進行批示,要求“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源頭控制,加大管控力度,夯實各環節、各方面責任,加大工作宣傳,切實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全力保障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確保廣大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譚成旭市長在政府常務會議上3次研究推進食品安全工作并進行實地調研。市政府食安委、食安辦協調推進各項創建工作。各地區充分發揮創建主戰場作用,黨委、政府定期研究、檢查指導食品安全和創建工作,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旅順口區和高新區等黨政主要領導親自帶隊檢查食品安全工作,推動創建工作有效落實。
◆投入保障力度持續加大
創建以來,市縣累計投入4億余元,加強檢驗檢測、執法裝備和基層站所建設等。市編委辦、市政府食安辦聯合發文要求全部街道(鄉鎮)設立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科或1~2名專干,各區市縣均完成了編制認定,調配人員。市農委投入近百萬元,為縣鄉級檢測站更新100臺速測儀。市財政局、市食藥監局為基層站所配發了總價值2200余萬元執法檢測裝備,全市85%的市場監管所達到規范化標準。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已將食品藥品監管信息共享平臺項目建設予以立項。各地區加大食品安全和創建工作財力保障,其中,中山區、西崗區、甘井子區、瓦房店市、金普新區等食品安全工作經費均超過千萬元。
◆全程全鏈條監管取得成效
一是農業源頭得到有效治理。市農委積極發展“三品一標”,全市“三品”生產面積穩定在耕地果園面積65%以上。市海洋與漁業局投入22.2億元,發展海洋牧場51.3萬畝,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6個。大連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建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5個、省級示范區10個,93家企業上線“同線同標同質”平臺。二是地產食品質量穩中有升。市食藥監局制發《大連市地產食品質量提升工作方案》,全年共抽檢地產食品2425批次,合格率97.6%。開展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示范創建,共評選出示范生產企業104家。三是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創建成效顯著。市食藥監局評選出大連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12家,并從中選出5家參加全國“放心肉菜示范超市”評審。市商務局共培育標準化社區菜店450家。四是餐飲業質量安全持續提升。市食藥監局開展了餐飲單位“明凈行”活動,全部學校(托幼機構)食堂100%實行明廚亮灶,全部58家中央廚房的量化等級均達到B級以上。五是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嚴厲打擊。創建以來,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32余萬戶次,行政立案3274件,取締“黑窩點”603個,公安部門破獲案件380起,有力震懾了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管建并舉倒逼“三小”轉型升級
市政府出臺了《大連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禁止生產加工食品目錄和大連市食品攤販禁止經營食品目錄》,進一步規范了有關生產經營行為。啟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許可備案,216家小作坊獲證;排查并指導提升獲證小餐飲3073戶。相關區市縣政府劃定區域、確定時段供食品攤販經營區域6處,登記備案食品攤販1605個。市行政執法局連續4年開展流動攤販、違規早夜市及餐廚垃圾違法儲運整治“攻堅戰”,露天燒烤、食品攤販占道經營等現象基本杜絕。
◆餐廚垃圾實現閉環無害化處理
市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地溝油”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持續推進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市城建局建立數字化餐廚垃圾監管系統,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收運處理體系。餐廚垃圾收運處置量由剛開始的不足每日20噸,提升至每日110余噸,累計收運處置3萬余噸。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項目如期完成國家終期驗收。
◆抽檢監測支撐作用發揮明顯
一是檢驗檢測能力不斷提升。市食品檢驗所位居全國同等城市前列的食品檢驗所。市農產品和水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均為通過“雙認證”的部級檢驗中心。莊河市食品檢驗監測中心作為全國檢驗資源整合首批試點,在全國檢驗資源整合會議上作典型發言。二是抽檢監測實現量率雙增長。2015年抽檢食品2.03萬批次,合格率96%;2016年抽檢3.6萬批次,達到5.3份/千人口,合格率97.3%;2017年增至4.18萬批次,近6份/千人口,合格率98%,實現了抽檢量、合格率連續3年雙增長。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風險交流,對抽檢結果及時通過報紙、網絡等媒體公示,讓公眾了解我市食品安全狀況。
◆追溯體系框架初步形成
市政府食安辦印發了《大連市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市食品安全追溯數據統一共享交換機制基本形成。市農委將278家獸藥經營單位納入獸藥“二維碼”追溯體系。市海洋漁業局建成大連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已有10家漁業企業實現全程質量安全可追溯。市食藥監局探索建立“啞鈴形”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助力大連飯飯1080°直采平臺建立直達餐桌的全供應鏈體系,打造大連的“網上菜市場”。目前,403家食品生產企業建立了追溯體系;98%以上的食品批發企業、大型食品超市實行電子“一票通”。
◆共享共治氛圍濃厚
一是宣傳引領效果明顯。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參與市民達1.2萬余名。召開新聞發布會5次,推送微信公眾平臺信息430條,打造科普宣傳站356家、宣教基地3家,創設紙質媒體專欄90期,“食品藥品監管之聲”電臺專欄244期,創辦校車食安課堂906個,開通地鐵全線及3600余輛公交車的車載電視、160個地鐵站臺燈箱廣告宣傳,推出“執法現場直擊”欄目14期和“食安求證室”辟謠專欄6期,構建起立體化、多元化的宣傳平臺。開展“小記者食品安全問題征集”“百場社區宣講”“最美基層食安衛士”“食安小使者”評選宣傳等活動,不斷凝聚社會共識。二是多方共治全面推進。市政府食安辦、市食藥監局組建由185名專家學者、100名食安小使者、1675名食安協管員、社區宣講團及大學生志愿者組成的“五支隊伍”,面向全社會多維度開展監督。堅持“老百姓最不放心的就是我們最關心的,讓老百姓放心就是我們工作的重心”的工作原則,開展3輪“十大不放心食品”征集抽檢活動,累計征集信息12萬條次,抽檢食品850批次,合格率為99.5%,充分證明了我市食品是安全可靠的。三是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升。修訂相關領域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立應急聯動機制,開展了全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實戰演練。
◆百日攻堅取得階段成果
按照創建驗收有關部署,今年年初,市創建領導小組制發了《大連市“百日攻堅創建行動”方案》,在全市范圍內打一場保衛“舌尖上的安全”攻堅戰。經過市縣鄉三級集中力量、全力沖刺,創建各項工作任務基本落實到位,順利完成了創建材料整理、匯總和上報工作。溫雪瓊副市長帶隊對中山區等6個地區市場監管所進行調研和檢查,對基層監管問題提出具體要求。市食藥監局組建7個督導小組,共檢查市場監管所125個,及時通報了檢查情況;市政府食安辦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全市創建工作進行全面自評。目前,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在鞏固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積極整改,全力做好省驗收前的準備工作。
食品安全網越織越密
創食安城讓市民的幸福感有了提升,成為第一受益者。創建以來,我市不斷增加監督抽檢品種和抽樣數量,并及時在各大媒體公示抽檢監測信息,讓公眾及時了解我市食品安全的真實情況。食品安全網越織越密,讓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2016年,我市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檢監測任務26293批次,檢出不合格食品784批次,合格率為97.02%(2015年94.34%),比上年增加17726批次,增長206.9%;我市食品安全抽檢監測任務占全省的50%。抽檢監測場所涵蓋了食品生產企業(含生產加工小作坊)、市內超市、市內批發市場、市內食雜店、農村集貿市場、農村食雜店、市內餐飲飯店、市內中央廚房、市內小吃店和農村餐飲店(含主城區)。其中市內批發集貿市場抽樣批次較多,產品多為畜禽肉、水產品、蔬菜等食用農產品。抽檢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總體良好,特別是小麥粉、大米、乳制品、調味品等大宗消費食品合格率較高。
2017年,我市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檢監測任務31281批次,檢出不合格食品637批次,合格率98.00%(2016年為97.02%),比上年增加抽檢4988批次,增長15.91%,其中食用農產品10532批次,不合格樣品191批次,抽樣合格率98.19%。抽檢監測場所涵蓋了獲證食品生產企業(含生產加工小作坊),市內超市、批發農貿市場、食雜店,農村集貿市場、食雜店,市內餐飲飯店、中央廚房、小吃店和農村餐飲店(含主城區)。其中市內批發集貿市場抽樣批次較多,產品多為畜禽肉、水產品、蔬菜等市民消費量大的食用農產品。抽檢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總體良好,特別是糧食加工品、調味品、乳制品、方便食品等大宗消費食品合格率100%。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11-26)姚景源:食品行業的好壞不能用百分比來衡量
- (2015-03-06)用數據說話:完美質量信息管理,助力食品安全發展
- (2014-12-09)克魯勃潤滑劑:不止于食品安全
- (2014-11-04)藝康:做好食品安全,推動社會責任
- (2014-10-20)食品企業應如何管控食品安全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