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等多家美國零售商加入IBM區塊鏈平臺以便跟蹤食品信息
如何才能放心吃?專家:食品安全信息鏈與科技和產業鏈結合
幾個月前,一則沃爾瑪等多家美國零售商加入IBM區塊鏈平臺以便跟蹤食品信息的新聞,引起了劉兆彬的注意。
他是著名的食品安全專家,也是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原家質檢總局總工程師。
10月23日,第五屆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交流會在南京舉辦。澎湃新聞記者 陳卓 攝
10月2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第五屆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交流會上,劉兆彬特意提到這個例子。他希望借此闡述,中國食品安全信息鏈的打造,應當同科技和食品安全產業鏈緊密結合。
在上述的例子中,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食物附著的標簽了解食物所有細節,比如一只雞的飼養環境是否良好,吃的是否是健康飼料等,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則可以讓供應商“更負責任”。
這一前景有待證實,但通過科技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食品安全監管思路逐漸清晰。
由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主辦的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會已舉辦五屆,今年首次落在江蘇南京。“從一定意義上講,抓信息工作就是抓住了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牛鼻子’。”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朱勤虎致辭稱。
所謂食品安全信息化,即在于通過全面披露客觀公正的信息、實施食品追溯及檢測等信息化手段來解決食品安全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國務院食安辦專家委副主任委員、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表示,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發生時,監管部門借助互聯互通的信息平臺及網絡系統等技術手段,可以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對突發性危機事件做出最快反應,并提供恰當的應對措施。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及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領導介紹,2017年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總體穩中向好,全國范圍內總體平均抽檢合格率為97.6%,比2016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7.1%。
從數據上看,食品安全抽查合格率都在97%以上,“但是作為個體消費者,我們對中國的食品安全真的能放心嗎?”劉兆彬認為,監管效果與大眾感受的脫節的部分原因,正在于目前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尚缺乏統計學分析。
“我一直強調,我們在說食品安全或不安全的時候,很多人的心里都沒有底,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完整的統計,我們的監督抽查不是統計,發布的抽查結果也沒有統計學的應用,你的抽樣也好,你的批次也好,都是隨機的,不是真正統計學意義上的‘合格’。”
劉兆彬認為,食品安全信息鏈的打造還應當同消費鏈緊密結合,信息監管方應采集和分析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反饋情況,如食用某些食物后,消費者的營養、健康、疾病等各方面信息。
“像美國就有關于食源性疾病的數據,每年大概有4000多萬人患食源性疾病,其中3000多人死亡,我國還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我們只有每年食品中毒事件,2015年有121人因食品中毒事件死亡。”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8-06-29)應用區塊鏈技術 沃爾瑪、雀巢等公司成立食品安全聯盟
- (2018-09-12)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報3批次不合格食品
- (2018-10-10)注意!這3批次食品不合格,沃爾瑪凍三黃雞上榜!
- (2018-10-13)沃爾瑪食品安全創新平臺第二期入圍項目終審活動在北京舉行
- (2018-10-15)沃爾瑪舉辦食品安全創新平臺第二期入圍項目終審活動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