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在中小學推動飲食教育 將果皮等有機廢棄物再利用
臺灣每年都有大量食物遭到浪費,教育部在中小學推動飲食教育,目標營養午餐零廚余、零污染,鼓勵學生珍惜食物,學校廚房也盡量將果皮等有機廢棄物再利用。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學校午餐辦公室計畫主持人、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盛中德指出,強化飲食教育是學校午餐零廚余、零污染的關鍵。近日和中華民國農業教育學會合作,在中小學推動鳳梨DIY體驗親子研習活動,鼓勵學校和家長將鳳梨果肉和鳳梨皮制成果醬、果干、優格等,減少廚余。
中華民國農業教育學會理事長陳世雄表示,政府推動「五加二產業」,其中就包括新農業和循環經濟。農業廢棄物可以透過加工處理,成為禽畜類養殖飼料,讓在地農業加值。他形容廢棄物再利用,是具體落實循環經濟的概念,「化煩惱為菩提」。
國教署指出,全國中小學有180萬名學生,如果都能在校園中學會正確、健康的飲食觀念,帶回家中進一步將知識傳遞給父母、家長,讓全民更能尊重土地、愛物惜物。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8-07-02)學校周邊“五毛食品暗藏健康隱患 湖州查處不合格食品
- (2018-07-14)中小學健康問題要從良好飲食習慣抓起
- (2018-08-16)五家單位共同啟動編寫中小學食品安全與營養視頻課程
- (2018-09-06)威海市食藥監局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周邊食品經營者開展全面排查
- (2018-09-11)沈陽在中小學推行中心廚房統一配餐 送團餐原料可追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