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 學齡兒童怎么吃才健康?
《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16)》指出,近年來,我國學齡兒童營養與健康狀況有很大的改善,但仍面臨諸多問題:首先,學齡兒童營養不均衡依然存在,鈣、鐵、維生素等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十分常見。其次,超重、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低齡化問題日益凸現。
那么,學齡兒童(6歲到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該怎么吃才健康?龍華區慢病中心介紹說,學齡兒童生長發育迅速,對能量和營養的需要量相對高于成年人,充足的營養是智力和體格正常發育,乃至一生健康的保障。因此更需要強調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學齡期也是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家庭、學校和社會要積極開展飲食教育,培養學齡兒童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
龍華區慢病中心建議,根據《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16)》,要想孩子吃得健康,家長應掌握以下幾條指南,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經常進行多樣性的身體活動,保持適宜的體重增長,以促進身心健康。
一日三餐
三餐合理規律進餐 培養健康飲食行為
飲食規律 學齡兒童飲食應多樣化,保證營養齊全,并且做到清淡飲食。要經常吃含鈣豐富的奶及奶制品和大豆及其制品等,以保證鈣的足量攝入,促進骨骼的健康發育。經常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等,同時搭配富含維生素C食物,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促進鐵在體內的吸收,保證鐵的充足攝入和利用。并且經常進行戶外活動以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有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
一日三餐的時間應相對固定,定時定量,進餐時細嚼慢咽。早餐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為宜。午餐在一天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要吃飽吃好,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提倡吃“營養午餐”。晚餐要適量。
吃好早餐 保證早餐的營養充足,可結合本地飲食習慣,豐富早餐品種,保證早餐營養質量。一頓營養充足的早餐至少包括以下三類及以下食物:
●谷薯類:谷類及薯類食物,如饅頭、花卷、面包、米飯、米線等。
●肉蛋類:魚禽肉蛋等食物,如蛋、豬肉、牛肉、雞肉等。
●奶豆類:奶及其制品、豆類及其制品,如牛奶、酸奶、豆漿、豆腐腦等。
●果蔬類:新鮮蔬菜水果,如菠菜、西紅柿、黃瓜、西藍花、蘋果、梨、香蕉等。
●天天喝奶:為滿足骨骼生長的需要,要保證每天喝奶及奶制品300ml或吃相當量奶制品,可選擇鮮奶、酸奶、奶粉或奶酪。同時要積極參加身體活動,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
●足量飲水:每天少量多次、足量喝水。6歲至10歲兒童每天800-1000ml,11歲至17歲兒童每天1100-1400ml。天氣炎熱或運動時出汗較多,應増加飲水量。飲水時應少量多次,不要感到口渴時再喝,可在每個課間喝水100-200ml。
零食選擇
兩餐之間可吃少量零食 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
合理選擇零食 很多兒童喜歡吃零食,兒童零食選擇時要選擇衛生、營養豐富的食物做零食,如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鮮蔬菜、奶類、大豆及其制品、堅果,如花生、瓜子、核桃和全麥面包、麥片、煮紅薯等。油炸、高鹽或高糖的食品不宜做零食。
吃零食的量以不影響正餐為宜,兩餐之間可以吃少量零食,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吃飯前、后30分鐘內不宜吃零食,不要看電視時吃零食,不要邊玩邊吃零食,睡覺前30分鐘不吃零食。吃零食后要及時刷牙或漱口。
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多數飲料含有大量的添加糖,兒童要盡量做到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更不能用飲料替代飲用水,如果喝飲料,要學會查看食品標簽中的營養成分表,選擇“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飲料。
不偏食節食、不暴飲暴食 避免盲目節食,或采用極端的減肥方式控制體重。也要避免暴飲暴食,做到遵循進餐規律,減緩進食速度;低年齡兒童可用較小的餐具進餐,幫助他們形成定量進餐的習慣。家長應自身養成合理飲食行為,以身作則,對孩子健康的飲食行為給予鼓勵;早發現、早糾正兒童的偏食、挑食行為,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食物多樣性,提高兒童對食物的接受程度。
禁止飲酒 提高學齡兒童對飲酒危害的認識,不讓兒童嘗試飲酒。
控制體重
拒絕偏食節食暴飲暴食 保持適宜體重增長
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和體型認識,正確認識體重的合理增長以及青春期體型的變化。通過合理飲食和積極運動,預防營養不良和超重肥胖。
●針對營養不良的兒童,在保證能量攝入充足的基礎上,增加魚、禽、蛋、瘦肉、豆制品等富含優質蛋白質食物的攝入,經常食用奶及奶制品,每天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保證一日三餐,糾正偏食挑食和過度節食等不健康飲食行為,并保持適宜的身體活動。有些青春期女生為了追求“苗條”體型而盲目節食,會導致新陳代謝紊亂,嚴重者甚至死亡。家長要對青春期女生加強引導,樹立正確的體型認知,適應青春期體型變化,保持體重的合理增長。如因過度節食出現消瘦或其他疾病時應及時就醫。
●針對已經超重肥胖的兒童,在保證正常生長發育的前提下,調整飲食結構、控制總能量攝入,減少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攝入;做到食物多樣,適當多吃雜糧、蔬菜、水果、豆制;同時矯正不健康行為,合理安排三餐,避免零食和含糖飲料。同時,逐步增加運動頻率和強度,養成運動生活化的習慣,減少久坐活動。
合理運動
保證每天至少活動60分鐘 增加戶外活動時間
應每天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到高強度的身體活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次最好10分鐘以上。每周至少進行3次高強度身體活動(如長跑、游泳、打籃球等),3次抗阻力運動(如俯臥撐、仰臥起坐及引體向上等)和骨質增強型運動。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避免空腹運動,飯后1小時再進行運動,運動中和運動后注意補充水分。
制定適合學齡兒童生理特點的作息時間表和運動計劃,保證學習、運動和睡眠時間。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形式多樣的運動,為其提供必要的運動服裝和器具等,培養運動興趣;將運動生活化,如上下學步行、參加家務勞動等;充分利用在校期間的課間活動和體育課等時間,在戶外陽光下活動。
讓學齡兒童了解久坐不動和長時間看視頻帶來的危害,提醒他們每坐1小時要進行身體活動。不在臥室擺放電視、電腦,減少使用手機、電腦和看電視時間,每天不超過2小時,越少越好。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10個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龍華新聞記者 黃曉華 通訊員 鄒健峰 整理

相關熱詞搜索:學齡兒童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