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食品謠言如何才能根治?消費者還是有很強烈的不信任感

2018-10-12 15:31:00 來源: 中國安徽在線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謠從“口”出,“口”也最容易生謠。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曾推出一期《微信“謠言”分析報告》,結果顯示排名靠前的謠言主題是:健康養生、疾病、金錢、人身安全、政策相關、社會秩序、呼吁求救。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也要承認,在個別食品謠言的案例中,消費者還是有很強烈的不信任感。不信任的結果,就是制造負面信息,并躲開它。

治理食品安全謠言是一項社會工程,需要企業、新聞媒體、專業機構、社會公眾等共同推進,但歸根結底來講,謠言的源頭在于生產,在于經營,在于以質量提振信心。過去,我國食品安全工作主要依靠發證、檢查、處罰等監管手段,在重大突發事件后習慣于開展運動式專項整治。這雖然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解決表面亂象,但難以構建長效機制。在長期實踐中,人們逐步認識到,現代食品產業的專業性使得監管執法不可能面面俱到,光靠抽檢、監管是管不出食品安全的。只有通過規則制定,讓企業發自內心地意識到要守法經營,才能從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這就需要創新監管手段,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消費者掃一掃、查一查便可全程跟蹤;同時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對制假售假者嚴懲不貸,特別是要敢于動真格,嚴打制假售假背后的“保護傘”,砍斷利益鏈條,以儆效尤。

人們常說,謠言止于智者。在一個信息充分流通的社會,謠言將有可能大幅減少。但也需要看到,再理性的智者,如果對食品安全環境信心不足,也無法保持絕對理智?,F在,網絡溝通更便捷了,智者也越來越多了,但在某些時候,食品謠言反而更加滿天飛了。這說明,保持理智固然重要,但得有充分的理由讓人們安心定志。這個理由,就是食品安全的大環境,只有確保舌尖的安全,讓公眾免除對食品安全的恐懼,才能讓低級無聊的謠言不攻自破,才能為后續的社會共治提供根基。摘自《南方日報》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謠言 食品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mytravellingguide.com 2012-2018

京ICP備09075303號-1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1號樓10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值班電話:18600563206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