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試點推行外賣“食安封簽” 覆蓋全市近萬戶網絡訂餐商戶
習慣叫外賣的昆明人注意啦!昨日,“餓了么”訂餐平臺開始在昆明首家推出送餐包裝貼食安封簽。今后接到外賣,如果你發現“餓了么”外賣小哥遞過來的外賣包裝上的封簽有破損,可拒收并投訴。昆明以“餓了么”推出的食品安全封簽作為試點,運作成熟后將在昆明所有網絡訂餐平臺推行,逐步覆蓋全市近萬戶網絡訂餐商戶。
昨日上午,在金江路一家小鍋米線店,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將一份剛出鍋的食品裝進餐盒、裝袋打包,隨后額外多了一道程序——為包裝袋封口處貼上藍色封簽。這才交給“餓了么”騎手送走。這個封簽就是外賣平臺“餓了么”首批投放的50萬份食安封簽之一。
餐飲店一負責人說,雖然多了道工序,但并不繁瑣,加個簡單的封簽如能讓顧客覺得更安心,他們作為店家也很樂意配合,相信對自己的口碑也有好處。
昆明市食藥監局副局長李凌介紹,讓上線商戶按照消費者訂餐要求把制作好的外賣餐品包裝后,貼上統一專用標簽,確保“騎士”從取餐到送達消費者處封簽始終保持完好。這樣可避免餐品在配送過程中受到污染,保證餐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項目首先對昆明“餓了么”上線商戶鋪設和推廣,運作成熟后將在昆明所有網絡訂餐平臺推行,逐步覆蓋全市近萬戶網絡訂餐商戶。
“目前的封簽以平臺自發制作為主,印有平臺相關的二維碼,以后將探索使用統一封簽,并在封簽上鏈接食品溯源方面信息,如通過二維碼鏈接到溯源平臺,讓消費者可掃碼了解到餐品所用食材的來源等。”市食藥監局餐飲管理處處長王利說。
“餓了么”華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廣食安封簽,除了嚴控配送環節食品安全風險,還從時間和溫度兩方面進行食安風險控制,蜂鳥智能配送均單縮短至30分鐘內,并要求配送人員具備健康證,制定配送箱清潔消毒標準。同時,“餓了么”聯合螞蟻金服開通食安保險,實現消費者維權極速賠付。“消費者如發現‘餓了么’外賣小哥遞過來的外賣包裝上封簽有破損,可立刻拒收并投訴,我們將在最快時間內賠付。”(昆明日報 記者徐婕)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8-06-26)昆明市消協:無中文標簽保質日期不明確進口食品不要購買
- (2018-07-05)昆明市開展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衛生監督抽檢工作
- (2018-07-05)米線涉嫌非法添加 昆明查處一米線加工黑作坊
- (2018-07-26)昆明市舉辦2018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 投放10萬份調查問卷
- (2018-07-26)昆明減少了現場抽樣檢驗環節 力保審批按照承諾時限完成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