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莊開啟餐飲“智慧監管”改革 全面運用數字化監管手段
2018年以來,姚莊開啟了餐飲“智慧監管”改革,推動監管手段由“紙質監管”向“電子監管”轉變,監管模式由“傳統監管”向“數字化”監管轉變,監管機制從“實體監管”向“信用監管”轉變,開創了智慧餐飲監管新局面。
一、智慧+巧干,全面運用數字化監管手段
姚莊依托智慧化、數據化的監管平臺,推動監管手段由“紙質監管”向“電子監管”轉變,構建了監管數據實時錄入、安全隱患及時整治、處置結果及時反饋的閉環式管理模式。
一是啟用SAFE監管小程序。從9月份起,姚莊推行SAFE監管模式,并啟用了SAFE監管微信小程序。監管人員在排查中,通過SAFE監管小程序,可以及時上傳餐飲經營單位安全隱患問題;在問題上傳后,小程序通過微信,將隱患問題及時推送給經營戶和監管服務端;經營戶在安全隱患整改完成后,可以通過SAFE小程序上傳隱患整改結果,小程序通過后臺將數據傳送到監管端口;監管人員通過SAFE監管程序就可以進行整改確定。通過小程序,監管人員可以跑一次,就完成了食品安全隱患從發現到整改完成的閉環式管理,幫助監管部門更快速、更高效完成監管工作。
二是全面推行“食安嘉善”APP。為及時掌握轄區內的食品安全隱患,全鎮22名村社區協管員、鎮食安辦3名工作人員配備專職手機端,協助開展食品隱患上報和信息報告等。在日常巡查工作中,要求協管員嚴格對照食安智慧監管APP內對應條款進行一一核查并上傳檢查內容,市場監管部門針對上報的安排隱患及時進行處置。
三是推行食品安全協作監管信息化系統平臺。姚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了11名具備相應資質和監管能力第三方監管人員,協助開展食品生產經營環節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第三方人員,通過食品安全協作監管信息化系統平臺,實現了“隱患排查-先期整改-等級公示-問題抄告-違法查處-結果反饋”的閉環式管理模式。
二、智慧+實干,全面打造電子化監管模式
一是打造“陽光廚房”一條街。在新景路南的12家餐飲店廚房安裝攝像頭,設置“大廳視頻”,供消費者實時看清廚房食品制作過程,監督餐飲店食品安全。在鎮食安委工作場所內設立后廚視頻監控室,實時掌握廚房食品安全現狀。同時將可視化廚房數據與食品安全協作監管信息化系統平臺、SAFE監管小程序等聯通,使監管部門實時對餐飲經營單位進行監管,實現監管精準化。
二是打造“智慧監管”二維碼。在300多家餐飲經營單位張貼“智慧監管”二維碼,公眾可以通過公示牌掃描二維碼,實時了解動態等級相關信息,查看餐飲店的食品安全狀況、食品安全隱患整改情況。通過公示餐飲企業基礎信息、監管信息,倒逼餐飲單位嚴格自律。
三是繪制姚莊美食電子地圖。推廣姚莊美食電子地圖,在地圖上標識餐飲店的特色菜,并標志餐飲經營單位量化登記情況,通過監管信息的公示,進一步倒逼餐飲單位合法經營。
三、智慧+共治,全面實現信用化監管機制
一是開展食安四季行活動。啟動“食安四季行”主題宣傳活動,組建了食品安全共治隊伍,通過開展守護節前食品安全、守護婦女兒童食品安全、守護重點產品食品安全、守護田間到餐桌食品安全等四個系列主題活動,通過社會共治隊伍的力量,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二是全面推廣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積極探索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新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在全鎮400多家餐飲經營單位,推行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讓老百姓在外就餐過程中,得到更多的保障。
三是推行餐飲信用名單公示。姚莊鎮加強餐飲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餐飲經營單位安全信用檔案,推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黑名單”、“白名單”制度。分別對餐飲經營單位的“黑名單”、優質商戶,在SAFE監管小程序、街邊公告欄上進行公布,供市民查詢,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對于列入“黑名單的餐飲經營單位,將從“餓了么”、“美團外賣”等外賣品臺上予以下架。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3-06)集成智慧與誠信 真性情帶來共贏發展
- (2018-06-22)第七屆“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揭曉——七星聯盟與餐飲企
- (2018-06-22)第七屆“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揭曉——七星聯盟與餐飲企
- (2018-07-05)昆明市開展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衛生監督抽檢工作
- (2018-07-06)洮南市場監管局對轄區內餐飲經營單位開展大檢查大整改行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