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再啟高溫模式 飲食習慣方面宜少吃燒烤等高風險食物
部分地區多午后雷陣雨天氣。大伙兒還需注意防范局地強對流引起的各類不利影響。
同時,持續高溫天氣,微生物極易迅速生長繁殖使得食物腐敗變質,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風險加大。為此,小編搜集了下面的貼士,給大伙一些飲食、消費提示~
1 居家飲食方面:
需要冷藏或冷凍的食品,購買后盡快放入冰箱。
蔬果類食品宜冷藏保鮮,與生肉要分開保存。
真空包裝等食品,即開即用。
烹調好的食物室溫存放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
剩菜、剩飯等要及時冷藏,冷藏時最好用保鮮膜包好,且不宜超過24小時,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并確認無變質后方可食用。
2 飲食習慣方面:
多食用清淡營養的食品,不吃或者少吃燒烤、麻辣燙等高風險食物。
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等食品,食用時令瓜果前要充分浸泡、洗凈,以去除農藥殘留,最好去皮后再食用。
3 選擇消費場所方面:
外出就餐應選擇有食品經營許可證,信用等級公示為笑臉且年度信譽度等級為B級以上的餐飲單位消費,并索要發票或收據。
消費者食用購買的食品或者在外就餐出現不適,要及時就醫,保留病歷卡、化驗報告等相關資料,同時撥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4 公眾自辦宴席:
要保證具有與供應飯菜的品種、數量相適應的加工場地,保證易腐食品原料和熟食品能夠在冷藏條件下儲存。
不能當餐用完的,應及時冷藏,隔餐和隔夜的熟食品必須徹底加熱后食用。
餐具和接觸熟食品的用具、容器使用前必須清洗消毒。
加工、貯存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在做到安全飲食的同時,大伙可能還注意到,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們的膳食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餐桌上的油水越來越多。
烹調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每克脂肪可以產生9千卡熱量,多吃油就是多攝入能量。如果攝入的能量沒有消耗掉就會積累下來,變成脂肪存儲在體內,日積月累就可能導致超重或肥胖。
肥胖是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等慢性病的危險因素。
下面,小編教大家幾個妙招,讓食物回歸少油的“本色”~
選擇新鮮食材,采用生吃、涼拌等方式保留原汁原味;
用蒸、燉、煮、水滑等烹調方式,減少“炒”的頻率;
烹調時多用醋、檸檬汁、香料、姜、辣椒等調味,減少油和鹽的使用;
燉煮肉類食物時,在做好后可將表面的油脂濾出,減少動物脂肪攝入;
使用帶刻度的油壺或油勺,做到量化用油;
減少外出就餐頻率,飯店和餐廳多為重油重鹽菜品,提倡在家就餐。
人的口味是逐漸養成的,也是可以改變的,大家一起來樹立清淡飲食的理念,逐步將自己和家人的口味由“重”變“淡”,最終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8-07-17)浙江特大偽劣農藥案詳情介紹 逮捕15名犯罪嫌疑人
- (2018-08-06)運城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 接受群眾咨詢1000余次
- (2014-11-04)淺談德國模式下的檢測認證市場演變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