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安全性分析
□ 林子吉 陳柏潤 瀘州市市場檢驗檢測中心
□ 何霜 四川國檢檢測有限責任公司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愈發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與食品安全有著密切的關聯??v觀過去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因為所用制品與食品接觸時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向食品遷移所造成的。為幫助公眾提高食品安全知識水平,減少因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性差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本文分別對紙、塑料、橡膠、玻璃、金屬、陶瓷等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食品安全 食品接觸 安全性
1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日漸提升。自從多起因食品接觸產品安全性差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發生之后,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角度也有所拓展——從以往只關注食品本身的安全問題,逐漸延伸到關注食品接觸材料與制品的安全問題[1]。我國最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中對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進行了定義: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各種已經或預期可能與食品或食品添加劑(以下簡稱“食品”)接觸、或其成分可能轉移到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包括食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貯存、銷售和使用過程中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工具和設備,以及可能直接或間接接觸食品的油墨、粘合劑、潤滑油等[2]。同時,我國還發布實施了GB 4806系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用以指導和規范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生產與使用。作為食品的直接或間接接觸者,在食品的生產、儲存、運輸等過程中,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不僅會影響食品的感官特性,更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有毒添加劑)的遷移而引入非食品成分,進而影響食品安全,甚至危害人體健康[3]。因此,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并對其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希望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4,5]。
2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企業會根據不同食品種類的特性來選擇包裝材料,即食品接觸材料,而不同的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會產生不同的食品安全影響,故如何選擇適宜的食品接觸材料用于食品包裝成為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6]。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常見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從材質上可分為紙、塑料、橡膠、玻璃、金屬、陶瓷等,本研究將對上述不同材質的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進行詳細分析。
2.1 紙類
紙及紙板制品憑借方便、快捷、易于生產,以及較高的環保性等特點[7],被廣泛用于食品接觸材料的生產,如紙包裝袋、內襯紙、紙杯、紙碗和紙餐盒等。紙類產品是一種化學成分復雜且需要進行化學處理的包裝材料,約含有2500多種化學物質——除主要的植物纖維素材料外,還包含鄰苯二甲酸鹽、雙酚A、雙酚F及其衍生物、礦物油碳氫化合物及重金屬等非人為添加物質,且其中多數化學物質未進行使用前的毒理學評估,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害[4]。同時,由于紙及紙板制品的多孔性特質,極有可能導致其在生產過程中加入的各類助劑及印刷時所使用油墨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如甲苯、二甲苯、苯胺、重金屬等)通過空隙遷移到食品中,進而增加食品被污染的風險。此外,若紙及紙板制品存儲環境條件較差,容易在存放過程中受到微生物致病菌的污染而發生霉變,將其與食品接觸則會導致食品受細菌污染,進而引起食品安全事故。
2.2 塑料
塑料制品是以樹脂單體為主要成分,加入適當添加劑(如穩定劑、增塑劑、抗氧化劑、著色劑等)后通過加聚或縮聚反應聚合形成的高分子材料。塑料制品憑借抗腐蝕性強、質量輕、易于塑形及成本低等優點,成為目前使用最多的食品接觸材料之一[8]。當前,食品行業中使用較多的塑料制品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及聚碳酸酯(PC)等[4]。塑料制品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主要是未聚合的游離單體、降解物質和添加劑等有毒有害物質向食品中遷移進而對人體造成潛在危害,例如雙酚A(BPA)會引起人體內分泌失調,引發人體激素反應[1];鄰苯二甲酸脂類(PAEs)物質可干擾內分泌系統,具有生殖和發育毒性、致癌性等[9]?,F實生活中,經常見到印有圖案的食品塑料包裝袋,而丁酮、乙酸乙酯、異丙醇等常作為稀釋劑或促干劑添加于印刷油墨中,這些有機溶劑很可能會向食品遷移而產生安全隱患。此外,由于塑料制品回收與處理不當,致使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再利用塑料制品引入外來污染物,也會造成食品污染問題。
2.3 橡膠
橡膠是一類具有可逆形變的高彈性聚合物材料,按照制成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天然橡膠與合成橡膠。橡膠具有優良的回彈性、絕緣性、耐腐蝕性、隔水性及可塑性[4],不僅可用于管道、零配件等的銜接密封,也可在較為苛刻的環境下長期使用,因此常被加工成密封墊圈、墊片、密封蓋等產品后應用于食品工業。天然橡膠本身無毒,但為改變其性能會在生產過程中加入各種添加劑(如硫化劑、防滑劑、增強劑、潤滑劑等),導致其在使用過程中易發生遷移而引起食品安全問題;合成橡膠的食品安全隱患則是其中的芳香胺、重金屬離子等有害成分容易遷移至食品中,進而被人體攝入而危害健康[10]。
2.4 玻璃
玻璃為一種非晶體無機非金屬材料,是以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石灰石、長石、純堿等)為主要原料并結合少量輔助原料,經高溫熔融、凝固而制成的產品,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其它氧化物,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食品包裝容器之一。究其緣由,是因為經高溫熔煉后制成的玻璃制品具有極好的耐腐蝕能力,不會因與被包裝物發生作用而造成包裝安全事故。同時,玻璃制品具有優良的阻隔性能,可有效阻止氧氣等氣體對被包裝食品的侵襲,防止被包裝食品中的可揮發性成分逸出,從而保證食品風味不受影響。但是,熔煉不好的玻璃制品仍舊會影響食品安全,因為來自玻璃原料的金屬離子(如鉛、鎘、砷、銻、鎳、鉻和鈷等)在酸性環境下會發生溶出問題而埋下安全隱患。在特殊情況下,為防止有害光線對被包裝食品的損害,會在熔煉過程中加入特定的金屬鹽作為著色劑,這些著色劑的加入會也讓食品受污染的幾率增大。國民經濟的發展使物質文化更加豐富,為滿足人們對色彩消費的需求,不同顏色的噴釉瓶、烤花瓶等層出不窮,尤其是在酒類包裝行業。但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彩色包裝瓶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受到有機物污染,進而將其遷移至食品中。此外,由于玻璃的回收成本低,個別玻璃生產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會在行政監管不嚴時采用回收料生產食品用容器,此類容器相對而言含有更多有毒有害的金屬離子,易造成更大的食品污染隱患。
2.5 金屬
金屬是傳統食品包裝材料之一,其具有的高阻隔性可較好地保護食品免受氣、水、光等的影響以延長貨架期;耐高/低溫性能夠適應食品冷/熱加工、高溫殺菌等加工需求,因此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包裝行業[11]。當前,市場上常見的金屬類食品接觸材料主要包括鋁制品、不銹鋼制品及鐵制品。但是,鋁制品抗腐蝕能力差,極易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有害物質,且鋁質制品中含有鉛、鋅等元素,過量攝入會造成金屬慢性蓄積中毒。通常情況下,不銹鋼制品被認為是安全的食品接觸材料,但若在生產制造過程中非法加入過量的鎳元素,也會使其存在向食品中遷移過量鎳元素的風險。鐵制品容器內壁的鍍錫層易被食品中的有機酸溶解進而生成有毒的有機錫鹽,鍍鋅層接觸食品后可能會使鋅元素遷移至食品中而引起食物中毒。為避免金屬與食品直接接觸時發生電化學腐蝕現象,一般會在金屬容器的內壁施以有機涂層,但涂層中的化學污染物,如游離甲醛、游離酚及其他有毒單體也存在向食品中遷移的可能,從而造成食品安全隱患。
2.6 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其以天然粘土及各種天然礦物為主要原料,經過粉碎混煉、成型、干燥和煅燒形成各種制品。在燒制過程中,陶瓷容器原材料中的有機質能夠被氧化成各種氣體成分排出,進而在內部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網孔,這一特性不僅能夠避免被包裝食品因受到外界空氣的直接侵擾而變質,還可以發生緩慢的氧化作用而讓感官體驗得以提升。相較于塑料、金屬等材料制成的容器而言,陶瓷容器在保持食品風味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多用于包裝酒、咸菜、豆腐乳等傳統風味食品。通常情況下,陶瓷容器在生產過程中有施釉工序,即在坯體上涂覆陶釉、瓷釉、彩釉等。然而,釉料中含有鉛、鎘、鋅、銻、鋇、銅、鈦、鉻、鈷等多種金屬氧化物硅酸鹽和金屬鹽類,這些金屬元素多為有毒有害物質,故當使用陶瓷容器盛裝食物,尤其是與酸性食品(如果汁、醋)和酒接觸時,各種有害金屬物質極易溶出而遷移入食品,長期被人體攝入后容易引起中毒。
3 結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作為食品的外在組成部分,對食品安全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廣大消費者應熟悉各類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可能會對食品造成的安全風險,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自身食品安全知識水平。同時,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在生產、運輸、儲存、銷售及使用等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做好風險監控,竭力杜絕因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導致的食品安全事故。
參考文獻:
[1] 張巖,王麗霞,李揮,等.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性研究進展與相關法規[J].塑料助劑,2009(3):16-18.
[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2016)[S].
[3] 馬愛進.國內外食品接觸材料標準體系狀況及對策建議[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8(10):32-33.
[4] 葛琨,胡玉玲,李攻科.食品接觸材料樣品前處理和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14):4451-4460.
[5] 朱雷.我國食品接觸材料標準新體系構建[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7,29(4):385-392.
[6] 王凱利,馬健,王登科,等.不同包裝材料和包裝形式對食品儲藏特性的影響[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5):58-62.
[7] 洪亮.關于紙質食品包裝材料中化學物分析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導刊》,2015,15(30):157-158.
[8] 陳旭.食品包裝材料安全性及檢測技術[J].包裝與食品機械,2012,30(6):53-56.
[9] 楊悠悠,謝云峰.常見食品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含量及食品包裝材料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遷移量的測定[J].色譜,2013,31(7):674-678.
[10] 侯曉東,陳旭明,李婷.食品接觸橡膠制品中N-亞硝胺遷移量的風險分析[J].包裝與食品機械,2019(3),59;75-77.
[11] 劉浩,趙笑虹.食品包裝材料安全性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9(5):11-14.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